德信体育,德信体育官网,德信体育APP下载,德信体育网址2025年9月28日,一则因涉及大连万达集团的项目子公司1.86亿元项执行案,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一瞬间席卷全国。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媒介、自媒体发文,纷纷嘲笑、讥讽王健林,首富变首负。
目前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措施已经取消,2025年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信息。根据万达知情人士回应此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是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笔者认为,这么多险情、债务违约、财务危机、股权冻结的房企中、这么多被限高消费的房企老板中,万达集团、王健林是最不该被嘲笑、讥讽的。因为王健林既没有跑路,也没有转移资产,更没有移民,没有把债务留给国家。
同时没有损害公司、股东及持股人、业主的利益,没有留下烂尾楼。一方面是积极的化债,进行债务重组。另一方面是处置资产,包括核心资产变现还债。当下困境之际,足够证明一个事实,王健林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真正企业家。
笔者之前将专门写过万达的危机文章,还指出万达的危机,已经蔓延到项目子公司、供应链公司,互相担保、股权的冻结,形成集团系统性的流动性、债务、财务、信任的恶性循环危机。只要核心债务没有化解,危机一日不会解除。
万达集团、王健林面临的危机,为流动性危机(持有现金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债务危机(到期债务、对赌债务、总债务大)、财务危机(现金流枯竭)、信任危机(股权冻结和法人被限制高)、债务重组和战投落地受阻、资产处置慢。
万达集团面临的危机,不是单纯的流动性危机,债务结构全面失衡,已经形成统性的流动性、信任、财务、债务系统危机。即便通过出售文旅、酒店、电影、广场和私人资产回笼资金,对于近千亿的短期债务,这些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最大的问题是核心资产不断出售、持有股权比例不断下降,万达未来的盈利能力将大幅削弱,控制权将逐渐被掏空。48座广场交易完成后,尽管万达商管负责运营,却失去资产所有权,意味着未来租金收入、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元。此前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9月28日,万达知情人士回应称,此次王健林被限高消费,是“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并强调“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这已不是王健林首次遭遇限高令,此前4月曾因物业纠纷被限高但随后撤销,说明爆发信任危机。
9月29日,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措施已经取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信息。根据万达知情人士回应此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是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文达商管的股权冻结,在2024年就已经开始了。2024年3月,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约162.06亿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4年3月20日至2027年3月19日。
此次股权冻结的原因是由于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某项目与某银行就经营贷发生纠纷,银行在诉讼前申请冻结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新达盟股权。
2024年6月,万达集团再次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标的企业均为万达商管,被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19.79亿元。月底,万达集团、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两家公司再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高达12.1亿余元。
10月,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条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合计19.78亿余元,冻结期限自2024年10月29日至2027年10月28日。
2025年万达集团的股权冻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月万达集团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股权的企业是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冻结股权数额高达8.1亿余元,冻结期限自2025年1月27日至2028年1月26日。
近日,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新增1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集团,冻结股权数额为80亿元,冻结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8年8月31日,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这是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第二次冻结。
2025年3月,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已被冻结80亿元,冻结期限为2025年3月18日至2028年3月17日,执行法院为郑州中院。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于2012年9月,法定代表人张春远,注册资本80亿元,由大连万达集团全资持股。
万达频繁出现大额股权冻结情况,日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标的企业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万达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超94亿元,冻结期限三年。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执行院为兰州中院。此前大连万达集团、万达地产集团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此前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大连万达集团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万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除了股权冻结,大连万达集团还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达52.62亿元。
今年以来,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公司,频繁因司法纠纷被执行的信息。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52.62亿元,1条被限制高消费信息,同时还有38条“股权冻结”相关信息。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295.9万元。万达地产集团有42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共计18.4亿元,其中失信被执行人共4条,金额211.51万元。合计来看,万达系各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经超过70亿元。
2025年8月,大连万达集团新增被执行人记录,执行标的额达24.02亿元。这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万达集团已先后9次因大额债务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累计被执行总金额突破76亿元,涉及银行贷款逾期、工程款项拖欠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金额约142.93亿元,共计有57条股权冻结信息。其中9月以来,共有5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145.33亿元。王健林名下42家公司,仅10家处于存续或者迁出状态,其余属吊销或者注销状态。
股权冻结的金额、规模越来越大,信用、信任风险有增无减。王健林个人股权被冻结超160亿元,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140亿元。最糟糕的是王健林、万达集团的股权冻结事件频繁发生,信用、信任风险一路攀升。
万达集团、万达商管及文化产业、地产集团和法人被限高消费、股权冻结案、被执行案不断增加,最直接原因是债务问题,每一次法人被限高消费、每一次股权冻结背后,都是对应一笔到期未清偿的债务,涉及银行贷款、信托、工程款等。
万达为何持续出现股权冻结?主要是债务问题、对赌问题、融资渠道问题,因手上现金无法覆盖短期债务,未完成上市约定、资产处置缓慢,融资渠道堵塞,股权冻结的背后,更多是债务到期未清偿,涉及银行贷款、信托、工程款等债务。
其次是对赌问题。珠海万达商管与投资人签署了对赌协议。若2023年底前不能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上市未能完成,投资人启动追偿,加上2024年600亿投资因仲裁案无法落地,引发2023年-2025年二轮密集冻结。
最后是融资渠道堵塞问题,现金流紧张,加上融资渠道受阻,资产处置缓慢,就会出现股权、资产被轮番冻结、法人被限制高消费的局面。尽管万达频繁出售广场等资产,因回笼现金低于预期,实际是“以资抵债”,但带来的增量现金有限。
股权冻结,影响对核心资产处置、融资、债务重组、战投落地、上市。2025年以来,万达商管已遭遇7轮股权冻结,涉及大连新达盟投资、福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等核心项目公司,其中两笔股权被冻结期限3年,金额合计超1.4亿元。
截至2025年,万达集团总债务6000亿元,其中有息负债1316亿元,而账面上的现金却只有133亿元。截至2024年底,万达商管总负债2990亿元,其中有息负债就有1412亿元。意味着手上的现金无法覆盖短期到期债务,资金缺口非常巨大。
大连万达商管2024年6月末财务数据显示,其合并口径下有息负债高达1375.61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有息负债为302.69亿元。截至 2025年3月,万达商管的账面现金仅为116亿元,意味着仅短期债务的流动性缺口近200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的短债超过439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截至2025年8月中旬,万达商管的账面现金维持在110亿元左右,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规模有390亿元,流动性缺口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万达集团债务重组困难,无法用“借新还旧”维系,资金缺口,只能卖资产的以资抵债方式增加现金流,但回笼有限。因融资渠道(银行、信托和基金及保险、上市)受阻,频繁出现股权、资产被轮番冻结,法人代表被限高消费的局面。
万达总债务规模庞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万达集团总债务规模高达6000亿元,其中有息负债1316亿元,而账面上的现金却只有133亿元。意味着手上的现金无法覆盖短期到期债务,资金缺口非常巨大。
截至2025年5月,万达集团总负债突破6000亿元,短期债务高达662亿元,账面现金却仅有133亿元,资金缺口超过50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万达商管总负债达2990亿元,其中有息负债就有1412亿元。
2025年上半年有超200亿债务到期,全年到期债务约400亿元,账面现金仅116亿元。2024年上半年大连万达商管有息负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302.69亿元 ,短期债务占22%,而货币资金仅115.77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底,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债务439亿元,账面现金仅151亿元,缺口288亿元;总负债高达1527亿元,集团整体负债突破60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200%,实质性资不抵债,2025年万达广场平均估值较2019年峰值缩水40%。
根据《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万达商管拥有短期借款3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0.8亿元,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1126.5亿元,但货币资金仅151.16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底,短期借款约38.89亿元,上年同期为13.39亿元。长期借款约1064.6亿元,较2023年增加130.5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0.84亿元,应付债券61.91亿元(76.71亿元债券本息),流动负债合计约914.2亿元。
2024年6月末财务数据显示,大连万达商管其合并口径下有息负债高达1375.61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有息负债为302.69 亿元。截至 2025年3月,万达商管的账面现金仅为116亿元,意味着仅短期债务的流动性缺口近200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的短债超过439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截至2025年8月中旬,万达商管的账面现金维持在110亿元左右,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规模有390亿元,债务压力非常大。
为解债务危机,王健林卖48座万达广场。2025年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批准太盟、高和丰德、腾讯等企业共同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48个万达广场项目公司100%股权。
截至2025年,万达酒店管理公司、70多家酒店、109座万达广场、1300多家影院、13个文旅项目,王健林一块卖了出去,连北京总部都卖了,依然无法解决债务危机,只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因为债务规模非常庞大。
2025年8月25日,太盟、高和丰德、腾讯,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潘达商管)、阳光人寿保险等13家企业联合出资,正式成立了“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就是宽遇私募,总出资额达224.29亿元。
其中,腾讯总共认缴大约99.59亿元,占比约44.4%。潘达商管认缴约47.80亿元,比例大概22.2%。太盟累计认缴大约11.17亿元,占比约4.97%。5月20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官网上公布的信息表明。
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潘达商管和阳光人寿保险,直接或借助关联方,设立了合营企业,而且还通过这些合营企业收购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万达商管)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
说这次收购会借助专项基金平台来搞定。如今,这个私募基金正式成立,意味着这笔交易基本敲定了,差不多算是初步落地。由13家企业合伙出资组建的宽遇私募基金里头,有两家是腾讯系企业。
腾讯百分之百控股的深圳市小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大约88.53亿元,持股比例39.47%。另外一家腾讯旗下的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资大约11.07亿元,持股比例4.93%。合起来的投资额大约99.59亿元,持股总比例约44.4%。
2018年腾讯作为主要发起者,跟苏宁、京东、融创等一起收购万达商业H股退市时邀请的投资者持有的大约14%的股份。其中腾讯投了100亿元,同一年,腾讯还宣布投入20亿元,买万达电影的股,变成了第二大股东。
自从万达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之后,腾讯多次出手买一些相关的资产。例如在2023年7月,上海儒意用22.62亿元买了北京万达投资的49%股份,而上海儒意的控股股东正是腾讯。毫无疑问,万达最危机关头,腾讯总是雪中送炭。
宽遇私募的第二大股东是京东。由京东全资控股的潘达商管,出资大约47.80亿元,占比约22.2%。阳光人寿保险认缴金额约44.54亿元,持股比例大概19.86%,此前,它已陆续收购了不少于6座万达广场。
作为这次收购的主要推动者和协调者,太盟通过广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德信盟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珠海横琴启新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计认缴大约11.67亿元,持股比例加起来大概是4.98%,排第四大股东。
太盟还牵头获得了太盟中国总部所在苏州的三家国有企业的支持,这三家企业是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苏州信托有限公司,以及苏州高新区国昇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合计认缴资金达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宽遇私募的出资总额才224.29亿元,和之前市场上传得500亿元相比,还差了275.71亿元。毫无疑问,意味着48座广场,在市场上500亿元的资产市值,最后打了5.6折,仅卖了224.29亿元,平均4.68亿元/座。
这500亿元主要分成三块,第一是太盟计划投了大约50亿元认购基金的次级份额,承担主要风险还能拿到超额回报。第二是一些国有大行组成的银团会提供300亿元的贷款授信。第三是剩下的150亿元则会通过夹层融资的方式筹得。
万达广场资产市值缩水40%的情况主要源于债务危机下的资产甩卖潮。2025年5月,万达以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核心广场,实际回款才224.29亿元,部分项目售价较2019年峰值缩水45%。万达集团总资产超过8000亿元,可能资不抵债了。
法人频繁被限高消费、股权频繁被冻结,都于2016年的“对赌协议”有直接关系。珠海万达商管与投资人签署了对赌协议,若2023年底前不能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因上市未能完成,投资人启动追偿。
最终引发了2023年-2024年的第一轮密集法人被限高消费、股权冻结。最为雪上加霜的是融创与苏宁、永辉提起的仲裁要求合计超过180亿元股份回购款,进一步压缩了万达未来的腾挪、过渡操作空间。
万达今日的困局,始于8年前一场豪赌。2016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时,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若2018年8月前未能登陆A股,需以12%年利率回购380亿元股权并支付利息。 2017年政策突变导致上市梦碎,回购条款彻底引爆资金链。
根据彼时万达商业与投资者签署的对赌协议,万达商业需在港股退市后满两年或于2018年8月31日前在内地主板上市。如若失败,万达将要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进行股权回购。直到2017年,万达依然在A股苦苦排队。
再加上海外项目突遭停贷,2019年万达商管总负债一度达到了近3000亿元。2024年10月,永辉超市起诉大连御锦贸易有限公司,要求支付36.39亿元股权转让尾款及违约金,并追究王健林等担保方的连带责任,总金额达38.59亿元。
2024年10月,苏宁易购申请仲裁,要求万达集团支付50.4亿元回购款,并主张万达商管承担连带责任。2024年10月融创申请仲裁,要求万达集团支付95亿元回购款。毫无疑问,这给万达带来的压力非常巨大。
2021年3月份,轻资产运营平台珠海万达商管成立,成为冲击上市的新主体,主要业务为万达广场商业及物业管理。2021年7月-8月,珠海万赢、大连万达商管及珠海万达商管与腾讯、阿里、碧桂园、PAG等22家投资者合作。
签订股份转让协议,22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21.17%,珠海万达商管获得约380亿元的融资。根据当时的对赌协议,若珠海万达商管2023年年底前未能成功上市,22家投资者可要求万达集团按照8%的年收益率回购全部或部分股权。
2023年12月中旬,在对赌大限将至之际,太盟投资集团(PAG)与万达集团签署新投资协议,PAG将携其他投资者对珠海万达商管进行再投资。按照新签署的投资协议,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为单一最大股东。
PAG和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总计持股60%。更重要的是有新的投资人进入,其中包括一些境外投资人。通过引进新投资人,不仅解除了对赌风险,化解了380亿元债务,大连万达商管因此另外陆续获得增量资金近300亿元。
2023年12月,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大限将至之际,太盟等投资人签署新投资协议。2024年3月30日,太盟、中信资本、基金(Ares)、Platinum Peony和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在大连正式签署投资协议,5家投资方总投资额约600亿元。
轻资产平台的新老股东们在新成立的大连新达盟中进行股权重新分配,珠海万达商管成为大连新达盟的子公司。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协议所涉及的约380亿元债务,由此得以暂时化解,度过了约380亿元债务风险。
代价是万达集团对商管板块的轻资产管理平台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太盟和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总计持股上升至60%。不过,600亿元到账过程曲折,此次投资恐存在变数。其间,大连新达盟的股权曾多次被冻结。
2025年5月21日,出售48座自持万达广场的消息披露之后,2025年8月25日由腾讯、京东、万达等13位合伙人共同出资的私募基金“苏州宽遇”成立,出资额高达224.29亿元,预计此次收购将通过专项基金平成。
与此同时,万达集团分别与腾讯、京东成立合伙企业,出资额分别为160.8亿元、80.5亿元。万达集团3年来频繁出售资产、引入战投动作不断。2023年获太盟在内的投资人600亿元战投后,股权重组因此前投资人仲裁而受阻。
2025年万达商管若未能上市,600亿元战投或将触发回购条款,压力恐怕会雪崩式爆发。核心资产的持续缩水可能削弱万达的议价能力,导致租金收入进一步下滑。轻资产模式依赖管理输出,但运营效率是否能支撑品牌价值,依旧存疑。
600亿元投资遭遇阻挡,约380亿元回购款危机未解除。2024年10月10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由于大连御锦未在约定时间内向其支付万达商管第四期股权转让款,永辉超市已经发函要求对方立即付款,并将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追究大连御锦及王健林、孙喜双及大连一方集团等担保人的法律责任,涉及资金36.39亿元。此后的10月22日,ST易购、融创中国均发布关于重大仲裁的公告,请求裁决万达集团支付股份回购款,分别为50.41亿元、95亿元。
2024年10月,案件审理期间,融创申请冻结了万达及相关公司的股权,这一举措对万达正在进行的600亿元股权重组产生了影响。万达方面表示,希望能够尽快获得仲裁结果,以解除相关股权冻结措施,避免影响万达信誉,限制融资能力。
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四次冲击港股IPO失败,对赌协议二次触发。 融创、永辉、苏宁等投资者集体追讨超180亿元回购款(苏宁50.41亿、融创95亿、永辉36.39亿)。 法律纠纷与股权冻结形成恶性循环,2025年新增仲裁标的已达250亿元。
2024年10月,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孙喜双旗下公司在一笔股权转让交易中,未能按时支付3亿元款项,而王健林作为该笔交易的担保人,被永辉超市一并告上法庭。2025年7 月,苏宁易购向仲裁机构申请对万达商管进行仲裁。
要求其支付50亿元股权回购款。这笔纠纷的根源,要追溯到2016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时签订的对赌协议。当时万达与永辉、苏宁、融创等战投股东约定,若万达商管未能在2018年底前实现A 股上市,需以12%的年化利率回购股东持有的股权。
对赌协议从2019年起陆续触发回购条款。万达认为,上市受阻属于 “不可抗因素”,不应完全履行回购义务。苏宁等股东则坚持按协议执行,双方分歧最终演变为法律纠纷。截至2025年8月,永辉与苏宁对万达的追偿金额合计已达89亿元。
万达集团的债务病根,早在2016年就埋下。当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时签下对赌协议,承诺若2018年8月31日前未实现A股上市,需以12%年息回购380亿元股权。2021年成立珠海万达商管冲击上市时,又与22 家投资者签订新对赌。
2023年底前未上市则按8%年息回购股权。2023年底上市梦碎,380亿元回购义务瞬间引爆危机。尽管太盟等投资方2024年注入600亿元重组资金,暂时化解了回购压力,但万达商管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丧失了控制权。
雪上加霜的是融创、苏宁、永辉超市等投资方相继提起2016年对赌协议的仲裁,要求支付合计超过180亿元回购款,导致600亿元的股权重组资金到账受阻,万达及文化产业、地产、太盟、新达盟达公司频繁股权冻结,加剧流动性危机。
万达要解决危机,首先要解开股权冻结、解决约380亿元回购款、600亿元战投落地,三者相互缠绕的‘连环锁’。其次是应对债务到期,债务重组方案获得通过。再次是继续出售资产,并且获得新的融资。最后是珠海万达商管上市成功。
短期继续出售资产,增加现金流。2023年-2024年出售超过30个万达广场、2025年初出售7个万达广场、4月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给同程旅行获得24.97亿元、快钱金融 30%股权拟售2.4亿元、美国传奇影业、英国圣汐游艇资产陆续剥离。
2025年5月48个万达广场以500亿元打包出售给太盟投资集团、腾讯、京东等联合体。涉及北京、广州、成都等一二线亿元出售文旅与酒店项目的“世纪交易”已过去八年。
万达一直出售资产缓解现金压力,截至2025年9月,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王健林已累计卖掉85座万达广场。从2023年至2024年抛售的超30座核心物业,到2025年批量转让给太盟牵头财团的48座广场,再到年内零散出售的7座广场。
截至2025年9月,万达有522座万达广场在运营,但413座自持广场的租金收入,已难以支撑千亿元债务体量。截至2024年9月末,万达商管短期债务超400亿元,而账上现金仅151亿元。2025年到期债务约400亿元,现金缺口仍达284亿元。
2025年万达到期债务约400亿元,但账面现金仅116亿元,资金缺口达284亿元。为应对短期债务,万达三年累计出售109座广场,自持量从413座缩减至304座。其中2023年出售30座万达广场,2024年抛售26座。
2025年5月以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核心广场,加上零散交易,三年累计出售109座,自持广场从413座缩水至304座。除了核心商业资产,还变卖了万达电影控股权、海外文旅项目、酒店管理公司,仅减持万达电影就回笼78亿元资金。
万达未来将如何突围,唯有万达的战略转型-轻资产模式(不出钱,只输出品牌和管理及运营经验),但能否破局有待观察。目前,万达已与国内多个地方国资平台达成轻资产合作意向,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签约10个轻资产项目。
万达集团介绍显示,公司产业涉及商管集团、文旅集团、投资集团三大板块。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及王健林所拥有的资产包括大连新达盟40%股权、309座万达广场,以及万达体育、万达宝贝王等。
目前万达集团对外投资仍处于存续状态的企业为24家,持股超过50%的为15家。而王健林所控制的企业有76家仍处于存续期间,对外投资的11家企业中则仅有6家显示为存续状态,已经退出5家对外投资的企业。
第一是商管集团。商管集团主要是为全国万达广场的商业管理运营,但2024年3月30日,太盟集团、中信资本等联合向大连新达盟投资约600亿元,获得约60%股权后,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已降至40%。
第二是文旅集团。文旅集团主要是涉及酒店管理、宝贝王集团、体育集团、文旅项目以及国际医院。其中2025年4月,王健林作价24.9亿元,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酒管)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
万达酒管主要业务包括四个板块,分别为酒店营运及管理服务、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投资物业租赁,以及海外买卖和租赁物业。截至2024年底,万达酒管在营酒店共计204家,另有376家酒店已签约待开业。
宝贝王集团在2020年以约4.2亿元出售其早教业务板块后,目前运营着超450家乐园门店以及IP业务。体育集团以及包含武汉中央文化区、延安红街等项目在内的文旅项目、国际医院等尚未发生变化。
第三是投资集团。投资集团主要包括了住宅、城市综合体、万达酒店等业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核心资产万达广场。万达商管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万达在全国开业513座万达广场(包括轻资产运营),总建筑面积7090万平。
而平均得房率大概在68%左右。换句线座万达广场的可出租面积大约是4821万平方米。要是按每平方米100元租金、租出率98%来算,513座万达广场一年的租金大概就是567亿元。目前万达自持只有309座万达广场。
要估算513座万达广场的总价值,得考虑每座广场的平均价值。假设每座万达广场的市值在1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因城市、位置、面积等因素会有所差异),那么513座万达广场,总市值为5130亿元。如果打5.6折,不到3000亿元总市值。
513座万达广场中,万达自持的413座万达广场,减去已经出售的超过100座万达广场,剩余自持的万达广场才309座,按照市值10亿元左右,总市值为3090亿元。如果打5.6折,总市值不到1600亿元,而债务高达6000亿元。
2025年5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由太盟、高和丰德、腾讯、京东潘达、阳光人寿等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对万达商管旗下48家目标公司的收购案,涉及全国39个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
从8月成立的苏州宽遇私募基金出资情况来看,这48座万达广场累计对应出售资金224.69亿元。从2023年出售上海松江万达广场开始至2024年,共出售的项目超过30个。年初7座万达广场被出售,此次48座,已有超过百座万达广场出售。
王健林在持续清空其拥有的其他资产。2025年7月中国儒意以2.4亿元收购万达旗下快钱金融30%的股权。2023年至2024年,中国儒意及旗下公司通过多次股权受让,获得了万达投资100%股权,并通过万达投资间接成为万达电影的实控人。
2024年王健林还相继对美国传奇影业股权、英国圣汐游艇公司行转让。目前万达集团对外投资处于存续状态的企业为24家,持股超过50%的为15家,包括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万达产业文化有限公司等。